WFU

2018年5月12日 星期六

從柔道的訓練淺談台灣體育現況


文/鄭瀅瀅

一場柔道比賽的時間是4分鐘,可是你知道嗎?台上精彩對摔的背後,選手們每天要花多少的時間與體力訓練嗎?現在要帶你來到錦和高中柔道隊的現場,看看選手們平時是怎麼訓練的。

從柔道的訓練淺談台灣體育現況


提起錦和高中柔道隊,很多人就會聯想到我國柔道好手連珍羚;錦和高中是她國高中時期的母校,從學生時間就在那裡一面讀書、訓練,更創造出台灣柔道界的奇蹟。雖然現在的她已畢業許久,但這樣的精神也一直在學弟妹的身上流傳著。


不只是柔道,其實任何運動項目都一樣,想要得到理想成績,必須經歷各種不同的磨練,這些訓練也絕非一個固定的形式,而是18般武藝樣樣精通,特別是柔道,在每一個對摔的細節中能感受的到。



柔道隊的暖身


柔道的訓練主要分成技巧和體能2部分,開始時,小選手們通常以側翻等姿勢做動態的暖身。






可不是暖身完就開始對摔囉!凡事都要做好萬全的準備,在正式對摔前,首先得要將基本功練足了。雖然說是基本功的練習動作,不過最主要的目的還是讓身體可以熱起來,才不會在等等的主課表之中,身體受不了這麽高強度的節奏。





緊接著是模擬比賽的練習,經由黃鈺源總教練的指導,大家分批進行練習,現場也真的依照比賽時間計時,讓選手們習慣臨場感覺以及反應力訓練,想像自己彷彿真的身在其中,這樣的練習才能有好的效果以及知道自己需要加強的部分。




不要以為主課表結束就結束了,為了每一次的準備,在主課表結束短暫休息後,教練還要求小選手們再來一輪體能訓練,…其實,主課表本身的訓練強度已經非常高,要再來一輪體能訓練,真的不是只練習一兩天就能承受的了,尤其對於像筆者這樣的一般民眾來說,真的是不可思議。

但小選手們雖然臉上帶著些許的倦容,但仍聽從教練的指示,為自己,為著台灣柔道的未來努力的爬著。





在採訪的過程中,筆者也和另一位柔道教練連珮如聊起台灣柔道的整體環境。

珮如教練與連珍羚從小一起練柔道長大,那時候的他們不管周圍的環境如何,就是只專注在練習之上,她們有著明確的目標,知道自己唯有不懈的練習,才有機會為自己,為台灣柔道創造出奇蹟。

可隨著環境變遷,台灣少子化時代來臨,再加上政府政策改變,別說是專注練習了,就連柔道隊要招生也變成教練們的頭痛事之一。上述提到,任何運動項目都一樣,想要得到理想成績,必須經歷各種不同的磨練,但對於青少年而言,喜歡與群體機動性的活動自然正常,雖然柔道也是高強度運動,但若不夠了解其中,較難成為他們心目中的首選。

新時代運動員的功課


比起其他職業,身為運動員必須更堅強,將項目練習好是它們最基本的事,除了這個之外,還是學生的他們,把功課顧好是更重要的事,這不僅是學習對未來負責任,更是自律的演練。

隨著外在誘惑越來越多,孩子的專注力自然容易被分散,於是學習專注變成它們最困難的功課,不僅如此,孩子的生活觀念與家庭氛圍也有很大的關係,除了同儕間的影響,孩子的興趣更需要父母的支持與陪伴,才是長久之計。

也因此,在經常被阻撓練習與不夠積極的情況之下,台灣整體青少年的柔道平均成績,與過去相比,是明顯下降的趨勢。

珮如教練在大學時期,也曾與連珍羚一同在日本山梨大學訓練,她提到,日本本身柔道環境相當完善,能夠在裡頭練習的選手實力更是不容小覷;那種強度、各種技巧不到現場親臨,真的很難想像。


連珍羚與珮如從小一起練柔道長大

這樣的訓練環境,我們還有機會嗎?


畢業回台之後,珮如開始擔任教練,就過去的經驗而言,練習不是一個計劃表,它就像吃飯一樣,是每日的必備。但現實與理想總是殘酷,當開始實行後完全不如她所想,剛從日本回來的她看著台灣小選手們的訓練方法,真令她吃驚、吃驚再吃驚...

先別說日本柔道隊的訓練方式,就她過去的訓練方式而言,現在孩子們整體的練習動力與氣勢真的大大不如從前阿!那時剛開始當教練的珮如常問自己:「這樣真的是在訓練嗎?還是只是還沒開始?」

過去的錦和柔道隊,在台灣柔道的許多比賽中成績可說是數一數二,但就因為這樣的狀況,連續帶幾年下來,她也發現到成績大不如從前,過去金牌的集中數量相當密集,可現在是漸漸的平均分散在各個學校…這樣不是不好的意思,相對能夠拿金牌的選手,想必也是非常努力,只是那種凝聚力的打散,對於資深選手來說難以想像。

就拿最近剛結束的全中運柔道前三名個國/高組成績來看,簡單說明競賽制度:6人(含)以上採取四柱復活競賽賽制(Double Repechage),5人(含) 以下採循環賽制度。

在一場場對決淘汰制後,最終成績得主金牌1位,銀牌1位,銅牌2位。就以下列連結來看,無論男女組,確實分布的相當平均,除了體中之外,一般國高組平均前3名的獲獎機率各占2-3個點之間。

107年全中運柔道成績>http://107sport.tc.edu.tw/Module/Pages/Index.php?ID=185

其實,這並不代表他們不努力,而是四面八方能給予的資源讓他們不知道該怎麼努力下去。雖然努力這件事是不需要掛在嘴上說著,可是努力久了,總會希望嘗到些果實,就像近日最夯的話題《499之亂》,雖然每個人持有不同看法,但為什麼它能夠吸引怎麼多人不顧時間的寶貴而徹夜排隊呢?正是因為它們知道如果換了,後面能節省大的成本更大,這也是最有利的誘因,促使大家願意排隊。

可台灣目前的體育環境,卻幾乎讓人看不見未來。選手們心想,如果努力了,那麼接下來呢?筆者曾訪問過2位高中的現役柔道選手,我問他們:「高中畢業後還想繼續打嗎?」他們連想都沒想的直接回絕,原因除了累之外,最重要的是如果直升體育大學或著將主力放置於此,不知道畢業後還有沒有出路?!

所以即便教練們或民營單位想幫忙,當看不到明確的出口時,便會想著:還要繼續往前嗎?

從本改變,機會在即


其實優秀的選手、周邊想一起努力的人還是很多,只是目前最需要的得到更多的支持與完善政策,讓這些正在努力的人們有個方向,知道這些都是有意義的,如果你認為,這只是個冷門項目,那麼可以想想該如何從中讓它變得有趣?而不會永遠只是個冷門項目,就像世大運還沒有積極宣傳之前,很多人甚至根本不知道2017世大運將在台灣舉辦,可是行銷團隊最後做到不僅讓大家知道,還成為了最火熱的話題,讓大家積極參與。

這是一個很好的借鏡,也表示冷門就不代表沒有希望,希望是夢想、並能被創造出來。所以不管是柔道人、或者有興趣,甚至是還不認識柔道的大家,期待大家能從中激發出不同思維以及不要放棄希望,希望有天我們也能與世大運一樣被更多人看見。



在努力爬行完之後,終於可以好好放鬆了,錦和高中柔道場除了大場地之外,還有各式各樣能夠讓選手們訓練、放鬆的器材,設備可說是非常完善,這些完善不是從天而降。為了讓選手們有更好的環境和資源,是總教練長期下來在課餘時間,去尋找各種資源累積而來,如前所述,都是大家一起努力堆積而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