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2017年4月4日 星期二

【瀅觀點】當遇到語言障礙時,真的只是無法幫忙嗎?



文/鄭瀅瀅
在看這篇文章之前,首先聲明此篇的重點並非在探討各位英文程度的問題,而是台灣社會對於自我文化的認知程度。

星期六晚上,我前往西門町準備與朋友吃飯,就在西寧南路的街上,我看見一位外國人攔著路人似乎像是問路的樣子,但是大部分被他攔住的路人,似乎都沒辦法幫忙....我在旁邊觀察了一下,只見她拖著笨重的行李,臉色相當焦急,於是便鼓起勇氣上前問她是否需要幫忙?

原來,她是一位要在台灣待上3個月的交換學生,現在需要尋找台灣大哥大的門市來辦一張短期的sim卡。於是我們便協助她前往門市,進門市之後,我便上前詢問服務人員是否有人會講英文,但服務人員卻說:「我們這裡沒有人會講英文。」快速掃了一遍現場,也沒有其他主管想要過來協助的樣子。但我想,沒有關係,就陪著他一起辦完這張卡吧!

旅行前,早做好了功課

她是一位波蘭人,再來台灣前,就已經把所有該準備的功課做好,所以來到門市前,他也已經查好自己所需的資費方案,不過經由門市人員解說及計算後,她認為自己原來選的方案太貴,因為雖然做好功課,但台灣跟國外的流量計算方式完全不同,所以她也想要在尋求更適合他的方案。

但現場的服務人員表示,若要在尋求其他方案,可能需要撥打客服專線。所以先生也幫忙我們撥打了服務專線,也終於找到一位線上會說英語的人員,經過很長一段時間的對話,波蘭小姐終於找到她要的方案。幾經波折,總算辦好手續。

接著,她要前往已預定好的旅館休息,位置就在不遠處,距離門市5分鐘的距離。看了一下路線,很巧的是,她要前往的路段剛好也與我們要前往餐廳的路線一樣,波蘭小姐問我們:「你們真的有時間可以幫忙我嗎?」雖然那時確實已經超過與朋友吃飯的時間,但是依著剛才的狀況,我真的很擔心如果就這樣走了,若遇到困難,她還得花多久的時間找到下一位能幫忙他的人?

不是不會講,是不敢而已

所以我們又順路陪她到旅館,一到櫃檯我便上前詢問:「你們有人會說英文嗎?」櫃台妹妹跟我說:「我們沒有人會說英文....」他的回絕令我有些錯愕,原因是因為過去的我一直以為只要在飯店或旅館工作的人,都一定要有基礎的英文能力....但當下我真的學到一課。

還好波蘭小姐依然已經將所有的資料都準備齊全,所以手續進行也相當順利。在這個過程中,我在旁邊觀察妹妹與波蘭小姐的互動;其實我認為她並不是完全不會講英文,只是不敢講而已,因為當我在跟波蘭小姐解釋一些事情的時候,妹妹的眼神是有所回應的。

她要在這個旅館住上4天,於是我又問櫃台妹妹說:「如果期間他遇到任何問題,你們要如何幫她解決?」妹妹回:「我們有google翻譯。」好....總之,波蘭小姐順利入住了,我們也終於能安心去與朋友會合。

分別前,我留了我的名片給波蘭小姐,並與她說:「若這三個月有遇到任何問題,可以隨時打電話給我。」看著她眼眶中滿滿的感動,我的心情真的好好。她從行李箱中拿出波蘭才有的薑餅送給我們當作答謝,我也告訴他我很開心多認識一位新朋友。

與朋友分享探討此事件後,我深刻體會到了一些道理:

文化的交流,從認同自我文化開始

我們是亞洲國家,英文從來就不是我們的母語,所以也沒有說一定要多流利不可,就以我自己來說,從小補習英文,待過幾間外商公司,但是因為能說的機會很少,所以當要表達之時,還是破破爛爛。

但文化的交流恰恰有一部分是建立在語言的傳達,而不是語言的能力,能力是拿來考試用的。當你不敢表達時,就代表對於自我文化的認知不夠,也因此影響文化的自信。

無論是上一代還是這一代,我們總被灌輸著西方文化的強的好,認為他們就是比較優秀,也因此當我們真正遇到的時候,我們的不自信就顯露了出來,這是一個潛意識地表示,而不是你真的不想要幫助別人。所以我們要做的不是讓自己的語文能力變得多強,而且從認同自己的文化開始。

我一直都覺得中文很重要,甚至篤定他可能是我們下一代或下下一代的主要趨勢,不管在工作或是其他的事物之上,只要有機會,我也回經常提出多支持亞洲獨有的文化,而不要一昧模仿國外的模式,當你在模仿的時候,最後贏的還是被模仿的那邊,因為你只不過是複製了別人成功地模式,但會成功的人,他的方式,可不是你從表面上看到的如此簡單。

再者,台北是台灣的首都,當我們正在意哪個國家的觀光客要來或是哪個國家與我們斷交的議題之時,我們是否想過自己已為這個國家做好了國際化的準備?

波蘭小姐在辦手機以及check in的時候,都需要簽一些手續合約,可是無論是手機合約或是住房合約,拿到他面前的全是中文合約。並不是說這個合約的條款有問題,而是當你要人家簽名時,怎麼沒有想過人家一個字也看不懂,那又憑什麼要他人簽名呢?

這就是蕃薯寶寶真正的友善嗎?更何況西門町也算是觀光客屬一屬二多的地方,如果我是觀光客,恐怕不會想來第二次呢!

當然每個人的環境與習慣不同,無論什麼地方總有人喜歡也有人不喜歡,時常在媒體報導上看見因為某個外國人稱讚台灣很熱情而歡欣不已,但這有什麼用呢?我們都知道,一個人甚至到一個國家要不斷進步,絕對不能永遠只活在讚美之中,當你發現原來我們有這樣的優點時,就應該想辦法利用這樣的優點在其他方面更上一層樓,而不是認為這樣就很好了。

我覺得我們絕對有自己優秀的文化與特色,但要更進步,應該要將眼光放得更遠,將我們所欣賞的好,去思考自己哪裡可以更好。

是說,能日行一善已經很開心了,但當我跟他說我29歲時,他說他以為我20歲還是學生,真的都要飛上天了🤣